澎湃框式交换机(TS系列)

信锐技术Turbo Engine澎湃引擎系列框式交换机是面向云计算、大型园区网、数据中心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核心交换机。 该系列交换机采用全新的系统架构设计,可以同瘦AP模式一样在网络控制器(NAC)上零配置上线,实现安视交换机的即插即用。同时,可对安视交换机进行全方位的可视化状态查看,包括交换机负载、端口转发负载、环路状态、终端接入类型等。除此之外,安视交换机还具备比传统交换机更安全的特性。
澎湃框式交换机(TS系列) 文档 功能配置 澎湃交换机堆叠配置手册
{{sendMatomoQuery("澎湃框式交换机(TS系列)","澎湃交换机堆叠配置手册")}}

澎湃交换机堆叠配置手册

更新时间:2025-03-11

1功能简介

所谓堆叠,是指把多个支持堆叠特性的单机设备采用堆叠线缆以环型或链型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合为一台整体设备。堆叠设备从逻辑上像一台设备实现报文转发。堆叠的不同设备主要承担三种角色:主交换机、备份交换机、从交换机,他们都是堆叠成员,都属于成员交换机。配置只会在主备交换机间同步。堆叠在一起的以太网交换机可看作为一个设备,用户可通过主交换机实现对堆叠内所有交换机的管理。

1.1 堆叠价值 

1、解决汇聚层、核心层设备冗余问题,增加汇聚层、核心层可靠性;

2、易管理、端口扩容,多台交换机设备部署后虚拟成一台,双上行提供链路冗余的同时并扩展端口数量,一定程度减少施工和线路成本,可以进行统一管理,降低运维难度。

2  瘦模式堆叠配置  

2.1 网络拓扑 

澎湃框交换机SwitchA和SwitchB作为核心交换机组堆叠,NAC接在分别接在两台核实上做链路聚合。

2.2 配流程置 

说明:在堆叠配置下发完之后再连接上堆叠线和直连检测

1)第一步:先激活所有交换机上线

2)第二步:选择需要堆叠的交换机并指定交换机优先级,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主交换机的选举

(1)如果有多台成员交换机都已处于启动状态,则再对这些交换机进行堆叠优先级比较,堆叠优先级高的交换机优先选举为主交换机。

(2)如果某些成员交换机的堆叠优先级也一样,则再对这些成员交换机进行MAC地址比较,MAC地址小的交换机优先选举为主交换机。

3)第三步:选择堆叠口

4)第四步:配置异常场景的多主检测及保留端口

5)第五步:其他功能配置(如告警检测)

2.3 具体配置 

1)第一步:先激活所有交换机上线,确保所有交换机版本与控制器版本一致(当前测试堆叠的控制器版本为3.12.0版本,对应交换机SW-CHASSIS3.4版本);

2)第二步:确保交换机都上线之后,进入【交换机管理】->【高可用性】->【虚拟化集群】,点击新增,选择堆叠,然后点击下一步

3)第三步:选择需要组建堆叠的两台交换机,

注:交换机的硬件型号需要一致

4)第四步:分别选择两台交换机的堆叠口、配置交换机的优先级,优先级大的是主;

5)第五步:启用流量本地优先转发(默认勾选),然后点击下一步;均衡算法选择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

6)第六步:点击下一步之后需要重新激活堆叠交换机,默认的网络地址配置会继承优先级高的主交换机的配置,按照正常激活步骤(配置交换机地址->配置管理vlan->配置管理vlan的端口->配置端口面板)配置完之后,点击提交并配置多主检测,此时会提示交换机重启并只保留堆叠配置,点击是即可,此时交换机会重启,重启之后配置无问题便会自动上线;

7)第七步:配置多主检测

由于堆叠系统中所有成员交换机都使用同一个IP地址和MAC地址(堆叠系统MAC),一个堆叠分裂后,可能产生多个具有相同IP地址和MAC地址的堆叠系统。为防止堆叠分裂后,产生多个具有相同IP地址和MAC地址的堆叠系统,引起网络故障,必须进行直连检测或代理检测,保留端口一般选择直连检测口和上联口其余端口可能会造成环路。

(1)使用直连检测

检测端口与VLAN需满足以下条件(注意:用于检测VLAN的VLAN,无法再到其他接口下调用该VLAN,此vlan只能用于多主检测使用):

检测VLAN接口需手动配置IP地址

检测端口必须包含主备交换机各自的物理接口

检测端口为Access模式,且VLAN与检测VLAN保持一致,若不一致系统会自行修改

(2) 代理检测

检测端口需满足以下条件:

包含主备交换机各自的物理端口

工作模式为LACP静态模式

LACP报文工作模式为主动模式

注意:作为代理检测的交换机也需要是澎湃框交换机,并且版本需为支持堆叠的版本(如SW-CHASSIS3.4版本)

注意:配置链路故障后保留端口时,只保留堆叠口、多主检测口即可。禁止将上联、下联口加入保留端口(若保留了上联、下联口,会导致堆叠故障后,故障设备仍在转发流量,但实际转发不出去,会导致客户业务中断)。

 

2.4 堆叠后状态 

1、交换机状态页面显示为一个框。

2、交换机配置界面硬件型号会变为Stack,接口名称也改变,主交换机上的接口为1/0/x,备交换机上的接口为2/0/x。

2.5 堆叠状态告警功能 

可以通过短信、APP两种方式及时通知管理员,在【感知管理】->【告警设置】->【告警策略】里面进行配置。

 

3  胖模式堆叠配置  

3.1 网络拓扑 

澎湃框交换机SwitchA和SwitchB作为核心交换机做堆叠,分别与接入交换机SwitchC和NAC做聚合,网关在堆叠设备上。

3.2 具体配置 

   注:配置前需要将交换机的时间同步

确保要做堆叠的两台交换机的软件版本一致,登录交换机,进入【高可用性】->【堆叠】配置界面;

3.2.1 主交换机配置 

1)第一步:配置堆叠系统ID

只有堆叠系统ID一致的设备才能组成堆叠,ID值取值范围为1-65535;

2)第二步:配置组成员ID

组成员ID是交换机在堆叠系统中的唯一标识,取值范围为1-8,堆叠中所有成员设备的组成员ID都是唯一的。如主设备配置为1,备设备需配置为2-8中任意一个值,如配置为2;

3)第三步:配置优先级

优先级大的优先成为主设备,取值范围为1-255;

4)第四步:配置堆叠口

如下图选择 Te0/5/49 口作为堆叠口(澎湃框交换机需要使用光口进行堆叠,光模块和光纤要配对);

5)第五步:均衡算法选择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即可启用流量本地优先转发(默认勾选),然后点击保存进入下一步配置

6)第六步:运行模式选择,高端业务板支持切换二层转发模式、三层转发模式;切换业务板转发模式后会使业务板MAC,ARP表项规格发生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二层转发模式下:

业务板类型

ARP规格(IPv4/IPv6)

MAC规格

普通业务板

16K/12K

24K

高端业务板

16K/8K

288K

三层转发模式下:

业务板类型

ARP规格(IPv4/IPv6)

MAC规格

普通业务板

16K/12K

24K

高端业务板

48K/48K

96K

备注:当前设备(TS7908)支持高端业务板:TS79-LC-48X-NB、TS79-LC-16X6Q2C-ND

本次演示选择二层转发,如下图:

 

7)第七步:配置堆叠管理地址以及主控板上mgmt口地址(点击第五步保存之后会自动弹出配置界面),确认配置后点击是,交换机会自动重启,重启后登陆密码会恢复为初始密码admin。

3.2.2 备交换机配置 

1)第一步:备交换机配置与主交换机配置步骤一致,注意堆叠系统ID需要一致、组成员ID不一样、优先级配置比主机要低

2)第二步:配置堆叠管理地址以及mgmt地址(与主交换机配置一致),确认配置后点击是,交换机会自动重启,此时将堆叠口连接上,等待设备重启完成即可。

3.2.3 堆叠交换机配置 

堆叠线连接好,备交换机重启完成之后即完成堆叠,可进行下面的保留端口与多主检测配置(配置要去同瘦模式)。

注意:配置链路故障后保留端口时,只保留堆叠口、多主检测口即可。禁止将上联、下联口加入保留端口(若保留了上联、下联口,会导致堆叠故障后,故障设备仍在转发流量,但实际转发不出去,会导致客户业务中断)。

 

3.3 堆叠后状态 

在【系统状态】->【运行状态、设备画像、硬件状态】,可看到当前设备的堆叠状态。

端口列表可以看到两台堆叠设备的所有端口信息,端口名称也改变,主交换机上的接口为组成员ID/0/x,备交换机上的接口为组成员ID/0/x。如上述配置,主备分别使用了1和2,则主换机上的端口为1/0/x,备交换机上的端口为2/0/x。

注意:在堆叠配置下发完之后再连接上堆叠线和直连检测